医改将颠覆药品消费结构?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 作者:制药厂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3/10/13 12:00:00
A A A

    为了建立“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今后国家将大幅追加财政资金投入到社区和农村这些弱势基层医疗机构中,这对现有的药品市场结构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1123,卫生部部长高强发表的《医卫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努力保证人民公平》文章,进一步剖析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计划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到2010年政府要兑现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全体居民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覆盖。

    为实现我国对WHO承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医疗卫生领域以“在2010年前,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已进入加速阶段。从卫生部获得的消息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预计将在2007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卫生大会上宣布。同时,财政部有消息透露:2007年在计划医疗卫生服务上追加1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去。可见,山雨欲来,医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于医药行业的企业家、经营者来说,除了了解医改政策动态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预测政策带来的效应。

   医改使市场总量扩大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659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个人支付。相较之下,欧洲发达国家则由政府负担卫生总费用的80%90%、美国政府负担45.6%,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泰国,政府也负担卫生总费用的56.3%

    建立全民医保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承担起更大比例的医疗卫生费用;也就是说,今后国家财政将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全民基本医疗保健上。而政府追加的投入还将带来水滴效应,带动居民更多地消费医疗服务。

    因此,药品市场将伴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扩大而增长。当前我国医保覆盖面仅30%多(包括保障程度较低的新农合),而在未来的3~4年内,医保覆盖人群将扩大将近100%,这意味着药品消费市场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随着“新农合”等保障程度的逐步提升,未来10年,药品消费市场都将快速增长。

                                  

     药品市场结构嬗变

     值得业内关注的是,药品市场的整体扩大并不全是医疗改革所带来的全部效应。我们还必须考虑药品价格的调整、“新农合”和城市社区卫生体系推进所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将会极大地改变药品市场结构。之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如同医疗卫生保障的两张网。这两张网的惠及对象,应该涵盖并支持中国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就近看得上病、花少量的钱看得起病。”这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未来国家财政部追加的财政投入,将主要被用于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除了政府财政的倾斜,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能得到恢复和强化、双向转诊等,都将改变医疗市场的格局。

    笔者认为,在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的大格局下,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政策导向下,医药市场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高端医院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

    三甲医院目前占据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随着政府强化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功能、财政措施引导,三甲医院的患者人群将被分流,高端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萎缩。

    当前,在三甲医院的门诊中,80%以上是慢性病、小病、常见病,以后这部分群体至少有60%被引导到基层医疗单位。也就是说,三甲医院的50%以上的门诊病人将被分流。今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能将是在疑难杂症、大病重病、教学研究上。

    虽然三甲医院门诊量可能下降,但是因为医保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提升,三甲医院的用药量可能下降,但用药金额则不会有很大的下滑,仍将是药企白热化竞争之地。

    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

    原二甲等中档医院目前地位尴尬,预计将出现分化:一部分可能会被出售,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甲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

    基层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建设全民医保后的最大受益者。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也是在药品限价、药品监管不断强化、医改推进等大背景下,市场呈现少有的繁荣景象。这在行业受到政策调控影响进入“冰河期”的时候,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非赢利基层医疗单位已成为部分企业的战略性市场。

    民营医院将受到政策挤压

    民营医院,特别是综合性民营医院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非医保人群,因为这些医院普遍存在着趋利倾向,近年来受到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伴随着医保人群的不断扩大,该类医院的消费群体将出现萎缩,如果不能纳入政府医疗服务供应商名单,不但将受到各方力量的挤压,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OTC:繁华消散,回归本原

    在反商业贿赂的大背景下,国内不少药企纷纷押宝OTC市场,希望在缺乏产品线和研发能力的条件下,寻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场,甚至部分企业孤注一掷,撤销医院推广队伍,全力开拓OTC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病去药店、大病去医院”的消费模式,是我国医疗费用过高的恶果,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国际上,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OTC产品的销售比例都只占据药品制剂销量的15%左右。越是缺医生、越是医疗费需要老百姓自己承担,OTC的比例就越高;越是医疗服务保障程度高,OTC占药品市场的份额就越低,如部分非洲国家高达70%以上,我国目前的比例大约在30%40%之间。国家提升医保覆盖面,对OTC市场来说,却未必是利好消息。更严峻的是,未来类似北京、上海正在推进的社区卫生模式可能被推广到全国的基层医疗单位:用药集中挂网招标、药品平进平出,这样将会极大地削弱药店的价格优势;而辅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诊疗费的做法,更会严重冲击小病去药店的用药模式。且日前国家发改委已放出风声,要把所有的OTC产品剔除出医保目录之外,一旦实行,药店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笔者认为,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和深化、OTC价格管理的改革,当前药品市场中,OTC药品占比过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OTC市场繁华即将消散,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面对变革的企业态度

    面对2007年变革中的医药市场,国内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一是看清形势,树立信心。在未来3~4年中,医疗改革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种推进很显然将给国内的医药市场格局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不管政策怎么变化,形势如何变幻莫测,我们都要坚信:中国制药业的明天是美好的。支撑这个信念的原因有二:

    1、国民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医保覆盖人群将在未来几年中翻两番。

    二是提升第三终端投入。在医改政策的推进下,必然导致药品消费结构重心下沉,三甲等高端医院用药停滞甚至萎缩;而另一方面,基层的非赢利医疗单位市场份额将急速上升。

无论是国内药企还是外资药企都应看到这种趋势,专利药品企业需要将销售工作重心下沉到县级医院,以应对农村医疗消费群体扩大后的新特药用量快速增长的形势。而普药生产企业更要将销售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因为非营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第三终端,目前已经上升到战略性市场的位置。那么,主要做普药的企业就必须针对这些市场,设计针对性的策略,进行重点投入,只有这样,这些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而新特药企业才能保证伴随着市场的成长而成长。

    三是确立核心力营销战略。受医改、监管、降价三项政策的影响,大型制药企业虽然会面临短暂性的困难,但更意味着国内大量中小制药企业即将被淘汰,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才能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呢?笔者认为,制药企业要研究规范药品市场的生存法则、营销规则,尽早确立起以核心力为导向的企业战略,有意识地强化企业的薄弱环节,从管理、资本规模、研发、品牌、渠道等5个方面着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

 

陕ICP备05001612号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Copyright 2018 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 Lnc.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阳中路1号  邮编:712083  总机:029-33231769  免费咨询电话:8008408966  医学咨询指导 13891005051